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人在莫斯科这片土地上就没赢过!

SME情报员 SME科技故事 2022-10-28

 

在仲夏的城市铁板烧中生活,一篇清凉之地也算得上是不可多得奢侈品。

好在世界杯开幕及时开幕,改变了广大球迷困于酷暑的窘境。

 

是它让所有播着CCTV5的电视机都变成了冷风阵阵的心灵空调,冷却了信仰,也冻结了钱包。

 


6月18日,德国队与墨西哥队在莫斯科的卢日尼基体育场开战。


号称“德国战车”的卫冕冠军整场比赛的发挥就像是被冻住了车轮一样,慢吞吞又乱糟糟。

 


这种冷,是穿透时空的,从战术效果预冷,到比赛结果爆冷,再到铁杆球迷心寒,冷得就像1941年冬天莫斯科的那场雪一样……

 

在德国队爆冷输掉首场比赛后,不少德国队的球迷只能哀嚎遍野怨天尤人,把首战的失利归咎于德国人的莫斯科诅咒。

 


“这么多年过去了,莫斯科从不是德国人的福地”

“德国想要在莫斯科赢?不存在的!!”

“虽然是卫冕冠军,但也抵挡不住历史的惯性,德国在莫斯科就没赢过”

“莫斯科的夏天也没让德国人好过,说明不是气候问题是风水太差”

“70年了,德国怎么还是死在莫斯科”

 

1941年莫斯科的冬季,身上挂冰的德国士兵


也许真的有人认为德国此次的落败是诅咒应验,但大多数人还是秉着调侃态度玩玩梗而已。

 

可是话又说回来,德国人在世界杯上的失利真的与那场旷世大战没有相似之处吗?

 

____________

 

77年前的今天,6月22日,塞满了希特勒野心的“巴巴罗萨”行动正式开始。

 


法西斯德军总共在苏联西部边疆集结了190个师,总兵力460万人的豪华武装力量。


这一波军队装备了大量新式的武器,包括飞机4980架、坦克突击炮4300辆,火炮47200门。

 


在苏联人民安心休息的周日凌晨4点45分,部署在边境的三个集团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进攻之突然在斯大林看来不亚于今日凌晨阿根廷0比3惨败克罗地亚的爆冷结局。

有传言说,在得知德国撕毁《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互不侵犯条约的事实后,斯大林足足慌了两个星期,在7月3日才公开发表了声明。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的公开发表声明


当然,我们知道这场二战中规模最大的战争是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告终的。

如果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分析,或许有不少人认为入侵苏联是希特勒立的死亡Flag。

 

毕竟曾经有过战败经历的德国,当年在一战中疲于东西两线作战也是吃了大亏的。

可实际上,这一场断送了希特勒野心的战争绝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相反,这场战争的发起有相当连贯的逻辑性。

 


当时德国利用英法的绥靖政策疯狂吞并邻国,用非战争手段扩张到巅峰,并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希特勒此举正中苏联人的下怀,也让德国可以专心应对西边的英法。

 

而苏联,在条约签订之前,刚刚经历了最恐怖的肃反运动,大量拥有作战经验和军事才能的将领被迫害。

有四分之三的高级军官被流放或枪决,而顶替上去的却是一大批具有政治素养的人员。

 

这张苏联最著名的PS照片就修改于肃反运动前后


当时苏联红军高级将领的平均参军时间甚至比不过中国土八路,其战斗力和效率之低下可想而知。

 

目睹德国飞速复苏不断扩张的斯大林内心其实慌得一批,条约的签订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

他坚定地相信德国人会遵守条约,还下令不允许做出任何激怒希特勒的行为。

 

“我是斯大林,别看我笑得那么灿烂,其实内心慌得一批”


到1941年6月,德国与英法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大半年,眼下当初制定的迫使英国投向的“先西后东”战略目标显然已经无法实现。

 

若在僵持中等待,可能最后连侵苏的最好时机也要丢掉,况且苏联人似乎真的不认为他们会这么早撕毁条约。

 


于是在德国还兵强马壮,苏联人毫无戒备的情况下,一口吞下莫斯科在内的苏联西部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这也是“巴巴罗萨”行动最核心的目标。

 

6月22日黎明,北方、南方、中央三大集团军在空军的支援下入侵苏联。

 

 

德军地面装甲部队以非常先进高效的战术疯狂推进,仅仅两天就向东推进了80公里之远。


苏联人怎么抵挡得住德军恐怖的闪击战,况且由于斯大林的错误判断,苏军对此次入侵毫无准备,初期甚至下达了原地还击后反击的命令,导致数万苏联士兵被俘。

 

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经验丰富、战术先进的德军势如破竹,大大小小的战役几乎都取得了预计的战果。

 

1941年6月,苏联境内的德军


1941年6月22日至7月初,第一次明斯克战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以155万人的绝对优势兵力对战苏军62万兵力。

 

虽然此役苏联人的坦克飞机数量仍占有优势,但由于装备落后且士兵经验不足,仍旧被德军碾压。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德军完胜,俘虏了29万名苏军士兵,向东推进了数百公里,苏联另外有13万名士兵失踪或死亡。



7月到9月,中央集团军群又迅速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俘获苏军45万余人,缴获了大量装备,又再向东推进了200公里,离莫斯科仅剩300多公里。

 

然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并没有跟上步伐,以古德里安为首的中央集团军攻下斯摩棱斯克时,南方集团军距离基辅还有80公里。

 


此时的希特勒已经被初期的大捷冲昏了头脑,尽管古德里安的装甲师只要再费些时日就能支取莫斯科,但元首却更在意南边工业和资源发达的基辅。

 

他当时的局势像极了4天前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的德国足球国家队,一样拥有几乎不败的战绩,论实力远在对手之上。



德国国家队有没有轻敌我们不得而知,但希特勒的确飘了,他武断地认为德军能像捏死一只鸡一样轻易吞下莫斯科。

 

出于对战略资源的考虑,拿下工业农业发达的乌克兰不仅能重创苏联的补给,也能打通通往高加索油田的通路。

 

石油恰恰是德国最缺乏的资源,攻下基辅显然在希特勒眼里更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

 


既然认为莫斯科已经是囊中之物,希勒特下令让古德里安支援南方集团军群打基辅大包围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在强烈的不满情绪中,古德里安的中央集团军与南方集团军合围了基辅,以50的兵力几乎吃掉了苏军85万人的部队。

 

苏军伤亡达到70万人之巨,整个西南方面军被打垮,希特勒开心得像个200斤的胖子。

 


然而,看似丰厚的战果其实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德军对基辅的围歼给莫斯科留下了喘息的机会。

 

虽然依旧没有改变苏军以卵击石的困境,但至少已经从鹌鹑蛋击花岗岩变成了冻鸡蛋击石灰石了。

 

拿下基辅让希特勒充满了一击打垮苏联的信心,他制定了新的“台风”行动,幻想着在冬季到来前能到红场散步。

 


“台风”行动也的确来势汹涌,精锐的德军装甲部队几天内就包围了不少苏军主力,眼看着胜利在望,怎想到天公不作美。

 

10月6日,莫斯科的天空飘起了雪花,希特勒心里有些慌乱,因为他就没想过这场战争会持续到冬季,也没打算给德军士兵准备御寒的物资。

 

但这场雪并不是奠定德军败局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这场雪只持续了不到一周,最多就是让德军提前感受到了一丝凉凉的气息。



然而之后连绵秋雨和融雪导致道路泥泞不堪,不仅让装甲部队寸步难行,更是让本就不顺畅的补给线发生出现了崩盘的预兆。

 

好在天气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泥泞的道路也让苏军难以行动,只不过对德国来说拖得越久就越危险,反之苏联越拖越有希望。

 


此时,苏联的王牌间谍从日本传回了关键情报:日本因为捞不到好处和信心不足并没有北上入侵西伯利亚与德国夹击苏联的打算。

 

于是,苏联人悄悄从西伯利亚调回了驻守的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精锐部队。

 

另一方面,11月的莫斯科进入了真正的冬季,逐渐变冷的天气其实也还并没有给德军带来什么大麻烦。



相反,零度以下的气温让泥泞的道路冻结,德军的装甲部队还因此重获新生。

 

与我们印象中可能有点不太一样,当时的气温其实还没有达到“严寒”的程度,而德军的御寒物资也已经在路上了,真正让德军凉凉的不是天气,而是大意。

 

由于德军过度自信,从不认为战争会拖到冬天,因此对御寒物资的发放落实显得有些怠慢。



而苏军从西伯利亚调来的部队则有着非常丰富的寒冷作战经验,他们对冬季作战准备充分,对各种严寒环境下会出现的状况了如指掌。

 

德军的补给线一直是个大问题,前线士兵不单单是拿不到保暖衣物,连装甲部队最重要的燃料弹药也十分缺乏。

没有燃料和弹药的德国战车就是一堆废铁,顶多算一个造价高昂的掩体而已。

 


局势慢慢开始转变,11月初,斯大林还决定在德军眼皮底下进行纪念十月革命的大阅兵,给予了希特勒一记灵魂重锤。

 

当然,进攻莫斯科的使命依旧召唤着德军,只是从距离莫斯科200公里到50公里,德军的突击越来越难,士兵们也越来越疲惫。

 


吃不饱、穿不暖,又没有寒冷天气的作战经验,坦克兵甚至不敢让坦克熄火,因为他们不懂如何在严寒中发动。

德军缺乏准备的作战以及补给线的崩溃直接送走了曾经触手可得的胜利。

 

12月的真正寒冬让攻下莫斯科成为了不可能的任务,希特勒为此大发雷霆,甚至罢免了陆军总司令的职务,自己亲自微操指挥。

 

元首的愤怒能拯救视频网站的鬼畜区,却无法拯救溃败的德军,尽管这场战争还将继续,可德国已经风光不再。

 


希特勒认为自己的计划百密一疏,只败给了天气,可实际上是他个人的大意、武断以及准备不足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莫斯科没有什么魔咒,德国人也并非真的不能在莫斯科取得任何意义上的胜利,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德国士兵在莫斯科附近投降


墨西哥队能胜过卫冕冠军也不是真的只靠运气,它们至少为这场对决准备了半年,46场比赛用了45套首发阵容,不仅仅是试错更是迷惑。

 

反观德国,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阵容,手中是对墨西哥5胜5平1负的绝对碾压战绩,最终败给的战术的心态。

 

战争和足球当然都不应该宣扬什么迷信的魔咒,但足球赛场也是另一种战场,只不过战争败了可能再无机会,但小组赛输了还有希望。

 

参考资料

п·А·日林 ,田小文 ,张元秋 ,王剑.“巴巴罗萨”计划[J].军事历史研究,1988(03):152-172.

冷沙洲,紫峰.莫斯科保卫战[J].决策与信息,2015(05):47-50.

梁华府.“巴巴罗萨”行动起因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02(01):69-73.

何炜俊.德军“巴巴罗萨”计划何以失败?[J].军事文摘,2016(09):66-69.

纪录片《二战全彩实录》.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Eastory, 译制 PHL_huangdm.  苏德战争战线变化—1941. Youtube. 


____________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内容为【SME】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